很多人肯定对癌症不陌生,但是大肠癌的癌前疾病究竟有哪些呢?让我们一起跟着文章了解一下吧!
大肠癌的癌前疾病是指患某些大肠疾病时,大肠癌的发生率升高;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预防或减少大肠癌的发生。
常见的大肠癌前疾病如下:
(1)大肠腺瘤:是一常见的大肠良性肿瘤。有资料统计,约5%的成人有一至数个结直肠息肉,其中80%为腺瘤,多数无临床症状,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。流行病、病理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大肠腺瘤可发生癌变。其癌变与腺癌的大小、组织学类型有关。小于1 cm的腺瘤很少癌变,大于2 cm的腺瘤癌变几率可增加3.5%。Morson 的研究表明三种组织类型腺瘤发生浸润性癌变的机会分别为管状5%、绒毛40%及混合型20%。定期进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,发现并切除大肠腺瘤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。
(2)炎症性肠病: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~ 10倍,达5%。其癌变与下列因素有关:患病所历时间、起病时年龄、结肠受累范围。癌变者大多为结肠广泛受累而平均病程在15年以上的病人。起病十年后开始,每10年大致有10% ~ 20%发生癌变。14岁以前起病的所谓儿童溃疡性结肠炎,结肠癌发病率很高。近年报道克隆氏病亦可发生癌变,但极为少见。
(3)家族性息肉病:为一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,结肠的多发性息肉样腺瘤于10~ 15岁时出现症状,未治病人75% ~ 80%将发生结直肠癌。无症状的多发性息肉患者,皆应建议施行结肠次全切除术。剩下的直肠仍可发生腺瘤和癌变,应不定期做直肠镜检查。其他少见的遗传性大肠多发息肉病如Gardner氏综合征、Peutz- Teghers综合征等亦可发生癌变。
(4)血吸虫病:1980年发生的全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证实,大肠癌死亡率分布与血吸虫病死亡率的分布有显著的相关。病理研究证实,大肠黏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,造成反复的黏膜溃疡、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病变,可使黏膜发生腺瘤样增生,并在此基础上癌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