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测量身高、体重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型
测量身高、体重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型发育的正常与否,通常以年龄、身高、体重、第二性征、智力等指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判断。发育正常时,年龄和体格的成长状态是适应的。健康者在成长以前每年可见体格不断成长,在青春期还可以出现一个成人速度特别迅速的时期,属于正常的发育状态。正常发育与种族遗传、内分泌、营养代谢、生活条件、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密切关系。
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已如上述,判断成人正常的指标为: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;指距(两_上肢平伸,两个中指之间的距离)等于身高;上半身(耻骨联合上缘至头顶)等于下半身(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)。如果明显的不对称或不成比例,即属于发育不正常。
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发育的外观表现,包括骨骼、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。临床上把正常人的体型分为三种。
(1)均称型:身体各部结构匀称适中,正常人多为此型。
(2) 矮胖型:按其身高计,体重偏重,指距稍小,上身稍长,下身稍短。其外形矮胖,体格粗壮,颈粗短,肩平,胸部宽阔,腹上角大于90度。矮胖型者血压有偏高倾向,消化吸收能力较强,较易发生肥胖症、胆石症、动脉硬化等。
(3) 瘦长型:与矮胖型相反,体高肌瘦,颈细长,肩垂,胸廓扁平,腹上角小于90度。瘦长型者血压往往偏低,消化吸收能力较差,较易患内脏下垂、肺结核等疾病。
病态发育与内分泌的关系十分密切,脑垂体、甲状腺、性腺异常均会导致发育与体型异常。
脑垂体在发育成熟前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时,体格异常高大,称为“巨人症”;反之,垂体功能减退,体格异常矮小,称为脑垂体性侏儒。若在发育成熟后垂体前叶功能亢进,则患“肢端肥大症”,表现为头颅增大,脸面变长,下颌增大,向前突出,眉弓及两颧隆起,唇舌肥厚,耳鼻增大。
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时, 代谢增强,食欲亢进,使体格发育超过正常;如减低,则体格矮小,智力低下,为“呆小症”。
性腺对体格发育 也具有一定影响。例如性早熟,较同龄儿童体格发育快,但可造成骨骺早期愈合以致后期体格发育受到限制。性腺分泌与第二性征发育关系密切,某些疾病如结核病、肿瘤破坏了性腺分泌功能,可造成第二性征改变。如男性患者出现“阉人”征,表现为上、下肢过长骨盆宽大,无胡须,毛发稀少,皮下脂肪丰满,外生殖器发育不良,声音尖细如女声。若是女性,则出现乳房发育不良,闭经,体格男性化,多毛,皮下脂肪减少,声音低沉浑厚如男声。
此外,幼年时如果营养不良,可影响正常发育。如维生素D缺乏时,可罹患佝偻病,出现方颅、鸡胸、肋骨串珠、肋下缘外翻、“O”形腿、“X"形腿等。
(二)测量身高、体重可以判断胖瘦
在医学上,胖瘦是有判断标准的。判断的标准有十余种,通常应用的有两种。第一一个计算公式是:标准体重:身高(cm) -100=体重 (kg)
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,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,修改为标准体重:身高(cm) -105 cm=体重(kg)。女性按上述公式所得再减2~3 kg。.
以标准体重为准,增、减10%以内者,都属于正常。超过标准体重的10%为“超重”;超过20%为“ 肥胖”。低于10%以上为“体重减低”,低于20%以上为“消瘦”。
现在,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计算公式,即体重指数(或体质指数),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。其计算公式是:体重指数(BMI) =体重(kg) / [身高(m)]2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“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研讨会”,公布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肥胖汇总分析报告,并根据专家建议修订了我国人群的肥胖标准。
我国健康成年人的体重指数正常值是18.5 ~23.9。低于18.5为消瘦,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。体重指数在24 ~28之间为“超重”;超过28就是肥胖。
另外,男性腰围正常应在85cm以内,女性腰围正常应在80厘米以内,若超过之,也算肥胖。
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食过多,摄人量超过消耗量,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积存于体内所致。此外,遗传、生活方式、内分泌、运动、精神因素等,对肥胖也有影响。北京阜外医院的资料指出,体重指数每增加2,冠心病、脑出血、脑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便分别增加14%、4%和6%。因此,防治肥胖是十分必要的。
消瘦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足或消耗增多两大因素所引起。摄8.5为消瘦,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。体重指数在24-为“超重”;超过28就是肥胖。
F9:02另外,男性腰围正常应在85 cm以内,女性腰围il80厘米以内,若超过之,也算肥胖。
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食过多,摄人量超过消耗量,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积存于体内所致。此外,遗传、式、内分泌、运动、精神因素等,对肥胖也有影响。
11-25医院的资料指出,体重指数每增加2,冠心病、脑出ut食及消化障碍多见于食管、胃肠道、肝、胆、胰腺病变。严重的恶心、呕吐,可致摄食障碍;消化液或酶的生成减少往往影响消化与吸收。消耗增多常见于恶性肿瘤、活动性肺结核、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。
在医学上,胖瘦是有判断标准的。判断的标准有十余种,通常应用的有两种。第一一个计算公式是:标准体重:身高(cm) -100 =体重(kg)
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,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,修改为标准体重:身高(cm) - 105 cm=体重(kg)。女性按上述公式所得再减2~3 kg。
以标准体重为准,增、减10%以内者,都属于正常。超过标准体重的10%为“超重”;超过20%为“肥胖”。低于10%以上为“体重减低”,低于20%以上为“消瘦”。
现在,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计算公式,即体重指数(或体质指数),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。其计算公式是:体重指数(BMI) =体重(kg) / [身高(m)]2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“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研讨会”,公布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肥胖汇总分析报告,并根据专家,建议修订了我国人群的肥胖标准。
我国健康成年人的体重指数正常值是18.5 ~23.9。低于18. 5为消瘦,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。体重指数在24 ~28之间为“超重”;超过28就是肥胖。
另外,男性腰围正常应在85cm以内,女性腰围正常应在80厘米以内,若超过之,也算肥胖。
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食过多,摄人量超过消耗量,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积存于体内所致。此外,遗传、生活方式、内分泌、运动、精神因素等,对肥胖也有影响。北京阜外医院的资料指出,体重指数每增加2,冠心病、脑出血、脑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便分别增加14%、4%和6%。因此,防治肥胖是十分必要的。
消瘦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足或消耗增多两大因素所引起。摄食及消化障碍多见于食管、胃肠道、肝、胆、胰腺病变。严重的恶心、呕吐,可致摄食障碍;消化液或酶的生成减少往往影响消化与吸收。消耗增多常见于恶性肿瘤、活动性肺结核、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。
(三)腰臀比的测量腰围
在定程度上反映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态,是间接反映人体脂肪状态的简易指标。同时,腰围的大小,不仅可以反映出中老年人的体型特点,而且,保持腰围的适当比例关系,对成年人的体质、健康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。
臀围的大小,不仅可以反映出人的体型特点,同时,保持臀围和腰围的适当比例关系,对成年人体质、健康和寿命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肥胖症应再加一一个检查,即腰臀比。所谓腰臀比就是腰围和臀围之比,方法是站着量腰围,再量臀围,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,算出的结果就是腰臀比。男人腰臀比的上限是0. 85 ~0.90;女人是0.75 ~0. 80。这项检查方便又可靠,它同血压和血清胆固醇一样,一看便知道您的健康如何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,臀部胖的人与腹部胖的人体内胆固醇成分不同。臀部肥大而腰围不大的人,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 Ch)含量高,这种胆固醇能进出动脉壁而不会沉积于血管壁内膜,因此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,还能清除已经存在于血管壁的胆固醇,从而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。而腹部胖而臀部小的人,其体内HDL-Ch含量低,因而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就大。一般来讲,妇女容易胖在臀部和大腿上,男子容易胖在腹部。这也是男子比女子易患心脏病的原因。
因此,对于腹部胖的人来讲,必须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减肥,加强腹肌锻炼,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,以缩小腰臀比,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