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占位性病变”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。占位性病变通常泛指肿瘤(良性、恶性〉、寄生虫、血肿等,而不涉及疾病的病因。
占位性病变并不等于癌症。占位性病变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恶性占位性病变和良性占位性病变。恶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癌、肉瘤等,其中常见的是癌。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,比较少见。
良性占位性病变从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占位和实质性占位两种类型,囊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肿、脓肿等,其中囊肿较常见﹔实质性占位主要包括血管瘤、细胞腺瘤、局灶性结节性增生、局灶性脂肪肝、炎性假瘤、瘤样增生等,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。发现有占位病变后,首先要定性诊断,即确定患者占位的性质,是良性还是恶性。各种影像学检查不但可以配合定性诊断,还可以进行定位诊断,也就是进一步确定占位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数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为能否手术治疗提供依据。绝大多数的占位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是对其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。